水肥一体化灌溉制度
首先要收集当地气象资料,包括常年降水量、降水月分布、气温变化、有效积温。其次要信息收集研究主要经济作物种植技术资料,包括播种期、需水特性、需水关键期及根系生长发育发展特点、种植密度、常年产量水平等。应收集土壤数据,包括土壤质地、田间含水量等。
一、确定灌溉定额
灌溉的目的是补充以及降水量的不足,因此从理论上讲,微灌灌溉工程定额是作物全生育期的需水量与降水量的差值。
灌溉定额是总体上的灌水量控制指标,但在实际生产中,降水量不仅在数量上要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还需要在时间上与作物需水关键期吻合,才能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因此,还需要根据灌水次数和每次灌水量,对灌溉定额进行调整。
二、确定灌水定额
灌水定额是指一次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通常以m³/亩或者毫米表示,犹豫作物的需水量大于降水量,每次灌水量都是在补充降水的不足。灌溉量随作物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水特征和土壤现有含水量的不同而不同。
三、确定灌水时间间隔
微灌条件下每一次灌水定额要比地面大水灌溉量少得多,当上一次的灌水量被作物消耗之后,就需要又一次灌溉了。因此,灌水技术之间的时间进行间隔可以取决于上一次设计灌水定额和作物耗水强度。作物确定后,如果想在不同质地的土壤中获得相同的产量,总耗水量不会相差太多,所以灌溉频率应该是沙中大,壤土次之,粘土小;灌溉时间间隔在粘土中大,其次是壤土,在砂中小。’
联系电话